close

也許我們覺得再平凡不過的人生裡,
也存在著我們從未用心去理解的另一種社會型態。


記得我上一部看的國片,好像是《十七歲的天空》吧!
我連《海角七号》都沒看呢!
這次卻在偶然的機會下,看了《艋舺》。
艋舺

《艋舺》在上映前,引起了許多是是非非,
因為有黑道和幫派,有艋舺過去的歷史,
大家爭論的無非就是看了《艋舺》,就會覺得艋舺充斥著黑道和幫派。
小時候讀的歷史,其實我已經忘光了。
而我又不是台北人,沒有參與過艋舺的歷史與盛衰。

還沒看以前,我以為《艋舺》要談的是黑道的故事,
看完後,我才發現原來格局並沒有那麼大,
其實只是在談小人物的小故事。
這些故事不只會發生在艋舺,在哪裡都會發生。

我沒去過龍山寺,但我去過基隆廟口。
《艋舺》這部片裡的龍山寺,對外地人的我而言,誤以為在基隆廟口。
而那些在窄巷裡的追逐打殺,只會讓我聯想到九份和平溪或菁桐的老街。
看完了《艋舺》,我突然想起了我在南沙當兵的歲月。

慶仔就睡我隔壁舖,每天都會跟我談他們「黑仔」老大跟他講什麼事,
我聽了一整年,只能模糊猜測「黑仔」應該是神明,
他會花二十多萬幫「黑仔」做衣服,一尊大概兩三公尺高,
他說他不能吃牛肉,只要一吃到牛肉,「黑仔」就會懲罰他,
他肯定拉肚子,不然就是頭痛一整天。
他很尊敬「黑仔」,因為「黑仔」會在夢裡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也許在他眼裡,這些故事只是用來唬爛我這個「拿筆的人」,
但如果所言為真,那我真的很想推薦他看《艋舺》,看看會有什麼感想。

《艋舺》也讓我想起我在台中工作時,曾經採訪過清泉崗附近的大楊社區。
當地的里長帶我走了一趟我沒有見過的台中縣,
他提到,當初祖先來到這裡,人民的信仰中心就是廟宇,
我心想:如果廟宇是早期居民的信仰中心,
那麼廟宇便也扮演著維持鄉里秩序與和諧的重要角色。
早期的黑道,或是幫派等角頭勢力,是否便因此而應運而生?

《艋舺》裡談的故事,其實到哪裡都會發生。
我沒看過香港古惑仔的電影,因為我不愛。
但是片中講的「義氣」,我在「慶仔」的身上看過,

《艋舺》裡的混混真的都不太像混混,
我個人覺得演得最傳神的,還是戲份很少的席曼寧,演鳳小岳的娘,
一句台詞就足以讓我捧腹大笑,讓我懷念起了中視的「花系列」。

也許我們一直覺得自己活著的這個社會,
維持它一直運行著的只有一種準則。
但是,這個社會裡,仍有大部分的族群,
他們在法律建構下的這個社會之外,
有他們族群裡自己的一套邏輯,
但也許他們的邏輯,才是真的維持社會的運作,
法律建構下的這個社會,只是拿來騙我們這種單純的老百姓而已。

不然黑道為什麼永遠不滅?
黑道大哥的喪禮,為什麼媒體總是要報導?

另外,大推李玖哲的「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還有,大推太子幫最會打的小混混,蔡昌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hei1977 的頭像
    kohei1977

    City of Oasis

    kohei19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